底特律老虎-部桃感染
讓更多優秀人才重回教師隊伍 “你可能很難想象,改革決定發布那天,我的朋友圈、微信群瞬間被這個信息刷屏了,我的同行們、學生們都為此雀躍。”首都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副院長張爽教授說。張爽教授所說的是不久前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公布的一項決定:今後,教育類碩士及以上學歷畢業生、公費師範生將免試認定教師資格。 再過幾天,我國的第36個教師節將會到來。不少業內人士認為,在這個時間點出台這樣的政策,無疑為我國教師隊伍建設帶來了“利好”消息。這一措施對我國教師教育,尤其是開展教師教育的大學來說意義深遠。 從當下來看,這個政策將很好地促進師範生的就業在今年疫情的特殊背景下,該政策與已經實施的“先上崗、再考證”階段性措施相結合,會為今年的師範生就業打下“強心針”。 “從長遠看,它將有助于促使師範院校改善教育教學,提高教育質量。”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、華中師範大學教授週洪宇說。 師範教育從封閉走向開放是必然趨勢 曾經,“學師範”是優秀學生的常見選擇。北京市石景山區某學校英語老師高蓮(化名)是上世紀90年代初畢業的大學生,“那時候上師範的都是最優秀的學生。”高老師說,她初中時是班長,學習成績也在整個年級中名列前茅,初中畢業時她選擇了中等師範學校,中等師範學校畢業後因成績優異被保送到了師範大學。 這些年,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,個人職業的選擇也更加多元化。“現在再出現那種優秀學生競相報考師範專業的景象也不太可能了。”一位專家說。 尤其是近幾年,每到高考結束,在一些省份,會出現師範類院校在“斷檔”榜上“打前陣”的現象。雖然高校出現計劃餘額的原因多而復雜,而且出現“斷檔”現象的不僅是師範類院校,但從某種程度來說,報考師範類院校並不是考生的熱門選擇。 而隨著師範教育的體系逐漸打開,“學師範”不再是成為教師的唯一途徑,擺在學生們面前的選擇更加豐富了。 許如(化名)是今年畢業的教育碩士,“我從小就想當教師,但是高考的時候並沒有考師範院校,希望能到綜合大學給自己更寬廣的學習機會,考研究生時又考回了師範類專業。”在許如看來,如果大學本科就選擇師範類專業,將來的出路似乎只有當老師這一條,而如果選擇非師範類院校,將來有更寬廣的機會,